
【我心中的百年黨史】曹先星:百年雄關漫道 從勝利走向勝利——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有感
發布時間:2021-05-27 15:56:50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應深刻了解黨在各個時期創造的理論成果、積累的寶貴經驗、鑄就的偉大精神,應了解黨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有助于我們更清楚自己作為黨員的任務和使命。近段時間,學習了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感觸頗深,談談我心中的百年黨史。
一、人間正道開新篇的不易
戰爭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42萬人。解放戰爭時期,保守估計解放軍陣亡26萬,失蹤19萬,被俘1萬,受傷106萬。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日占區一名紅軍指戰員,問他戰爭結束后準備干什么,他十分泰然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我們大半人都將死在這場戰爭中。”革命先烈們正是懷著這份必勝的理想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贏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
社會主義制度來之不易。近代以來,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陷入了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無數仁人志士提出各式各樣救國方略和制度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之外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未能擔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都未能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制度。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
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來之不易。1978年,改革開放實行,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二、信念堅定、敢于斗爭、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真實寫照
堅定執著追求理想。“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身、處世、干事的精神支柱。面對大革命失敗、南昌起義失敗、秋收起義受挫,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惘和質疑,我們黨在踐行初心使命的征途上所經歷的條件之惡劣、斗爭之殘酷、犧牲之巨大,都未能改變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堅定執著理想信念。“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的就義詩,這個死也要堅持的主義,就是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共產主義。
敢于斗爭勇于勝利。1946年毛澤東關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一經提出,便產生了人們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從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極大地增強了人民同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勇氣和信心。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這個著名論斷不僅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還極大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斗爭與第三世界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斗爭。“不困在于早慮,不窮在于早預。”面對錯綜復雜艱難困苦局面,中國共產黨人都是挺身而出,敢于斗爭,勇于勝利。
實事求是譜寫發展新篇。“實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又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竭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爭取人民當家做主的革命道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領導“真理標準”的討論,堅決反對“兩個凡是”,推動和領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帶領中國人民與時俱進,跟上了世界前進的步伐和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三、汲取黨史精華,踐行黨員宗旨,奮力開創幸福明天
要善于斗爭。毛澤東游擊戰術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就是要避其鋒芒,取其弱而攻之,從而取得戰爭勝利。新時代,把干事創業當做一場戰斗,在遇到各類急難險重問題時,無所適從時,不妨冷靜對待,全方位思考,善于斗爭,不躲、不推、不靠,遲早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敢于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世界上諸如前蘇聯等一些無產階級政黨之所以不能長久,關鍵在于拿來主義,不會、不敢創新。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要敢于創新,就要善于繼承歷史好的傳統,明白這個道理,在推動工作時,就不會拘泥于固有,才能取得成功。
要樂于奮斗。“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10次提到“奮斗”一詞,激情的語言充滿了催人奮進的力量。作為一名交通工作者,要想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就要不懈奮斗。任何工作都可能是平凡的、枯燥無味的,但面對機遇和挑戰,只有始終保持一顆樂于奮斗的心,方能取得成功。(樟樹東收費所:曹先星)
一、人間正道開新篇的不易
戰爭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42萬人。解放戰爭時期,保守估計解放軍陣亡26萬,失蹤19萬,被俘1萬,受傷106萬。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日占區一名紅軍指戰員,問他戰爭結束后準備干什么,他十分泰然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我們大半人都將死在這場戰爭中。”革命先烈們正是懷著這份必勝的理想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贏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
社會主義制度來之不易。近代以來,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陷入了山河破碎、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無數仁人志士提出各式各樣救國方略和制度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之外的各派政治力量都未能擔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都未能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制度。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
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來之不易。1978年,改革開放實行,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二、信念堅定、敢于斗爭、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真實寫照
堅定執著追求理想。“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身、處世、干事的精神支柱。面對大革命失敗、南昌起義失敗、秋收起義受挫,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惘和質疑,我們黨在踐行初心使命的征途上所經歷的條件之惡劣、斗爭之殘酷、犧牲之巨大,都未能改變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堅定執著理想信念。“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的就義詩,這個死也要堅持的主義,就是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共產主義。
敢于斗爭勇于勝利。1946年毛澤東關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一經提出,便產生了人們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從理論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極大地增強了人民同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勇氣和信心。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這個著名論斷不僅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還極大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斗爭與第三世界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斗爭。“不困在于早慮,不窮在于早預。”面對錯綜復雜艱難困苦局面,中國共產黨人都是挺身而出,敢于斗爭,勇于勝利。
實事求是譜寫發展新篇。“實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又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竭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爭取人民當家做主的革命道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領導“真理標準”的討論,堅決反對“兩個凡是”,推動和領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帶領中國人民與時俱進,跟上了世界前進的步伐和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三、汲取黨史精華,踐行黨員宗旨,奮力開創幸福明天
要善于斗爭。毛澤東游擊戰術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就是要避其鋒芒,取其弱而攻之,從而取得戰爭勝利。新時代,把干事創業當做一場戰斗,在遇到各類急難險重問題時,無所適從時,不妨冷靜對待,全方位思考,善于斗爭,不躲、不推、不靠,遲早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敢于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世界上諸如前蘇聯等一些無產階級政黨之所以不能長久,關鍵在于拿來主義,不會、不敢創新。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要敢于創新,就要善于繼承歷史好的傳統,明白這個道理,在推動工作時,就不會拘泥于固有,才能取得成功。
要樂于奮斗。“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10次提到“奮斗”一詞,激情的語言充滿了催人奮進的力量。作為一名交通工作者,要想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就要不懈奮斗。任何工作都可能是平凡的、枯燥無味的,但面對機遇和挑戰,只有始終保持一顆樂于奮斗的心,方能取得成功。(樟樹東收費所:曹先星)
上一篇:【我心中的百年黨史】廖群:不忘初心再出發 牢記使命勇擔當
下一篇:【我心中的百年黨史】陳燕玲:百年崢嶸恰風華 以史明志砥礪行--學習百年黨史心得體會